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家教新看法」掌握做“听话”的爸爸妈妈

   日期:2024-11-24     来源:www.lflzdd.com    浏览:365    
文章简介:做爸爸妈妈的一般都期望孩子听话,成长为自己期望的人。实质状况却总是相反:面对“能说会道”的爸爸妈妈,孩子总喜欢把“懒得理你”、“罗嗦”挂在嘴上。

做爸爸妈妈的一般都期望孩子听话,成长为自己期望的人。实质状况却总是相反:面对“能说会道”的爸爸妈妈,孩子总喜欢把“懒得理你”、“罗嗦”挂在嘴上。

孩子为何会如此?专家指出,有时候,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隔阂的产生,是由于爸爸妈妈不会“听”孩子的话。

“两个苹果”的故事

心理专家说,有时候,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隔阂的产生,是由于爸爸妈妈不会“听”孩子的话。她讲了一个小故事。

一个母亲和孩子一块去旅游,随身带的饮料喝完了,水果也只剩下两个苹果。母子两个又渴又饿,母亲拿出仅有些两个苹果,问孩子要哪一个。孩子说:我一个苹果咬一口。母亲心里咯噔一下,刚想说些什么,话锋一转,问孩子为何。孩子说:我尝尝什么最甜,把最甜的那个让母亲吃。

听到孩子的回答,母亲非常是庆幸自己准时咽下了涌到嘴边的话,让孩子有了一个完整的表述,不致误觉得孩子是自私的。

“像你期望其他人怎么样对待你那样对待其他人”——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为大家提供的一条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这条法则不只适用于对外的人际交往中,在家人和亲朋好友之间也同样适用。

但在有时候,父母运用更多的是“反黄金规则”,即“我对你如何,你就需要对我如何”,如“父母爱孩子,孩子就需要听话”;“父母爱你,你需要用好成绩回报父母”。

在期望孩子“听话”的背后,其实爸爸妈妈要的是让孩子服从自己。

爸爸妈妈都期望孩子可以超越自己,与众不同,却没意识到,“听话”不止是服从,有时甚至是在复制爸爸妈妈的生活。既复制,又何来超越、与众不同呢?

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听话”

专家觉得,亲子交流的梗塞根源多半由爸爸妈妈不“听话”所致。所谓爸爸妈妈不“听话”,是指爸爸妈妈不可以够听取孩子的诉说。可能以前孩子是非常渴望、喜欢与爸爸妈妈交流、聊天的。

可是遭遇见的要么是由于爸爸妈妈的忙碌而被忽视,要么就是孩子刚开口,换来的就是不是定、批评、指责甚至一顿骂,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想说了。

现代爸爸妈妈最大的特点,就是“忙”与“急”。父亲忙,母亲急,忙碌的父亲成了家人的“提款机”。父亲主动舍弃了在家庭教育中所应担任的打造秩序、规范与力量传递的要紧角色;


母亲也在事业与家庭的交织中,日渐因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变得异常焦虑、着急,在孩子面前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催促孩子:赶快如此、赶快那样……

这一急、一忙,哪有空闲、心情和孩子好好聊天呢?加之多数父母都习惯说话,不习惯听话,特别是当爸爸妈妈面对孩子时,更是滔滔不绝,要孩子做个“听话的孩子”。可是不听孩子说,不多和孩子聊,如何会了解他在想什么?如何管教他?因此,很多爸爸妈妈虽与孩子朝夕相处,却对孩子并不知道。

不知道孩子的想法,就非常难有效引导孩子成长为自己期望的人。

爸爸妈妈怎么样“听话”

想要打开孩子的心门,探究他的内心世界,“忙碌”的父亲和“能干”的母亲第一要让自己成为“智慧”的爸爸妈妈。

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积极的回话、一句和缓的语言、一块嬉戏打闹……这类都是能开启好亲子交流大门的钥匙。

那样,爸爸妈妈该怎么样学习“听话”呢?专家给出如下一些建议:

第一,培养倾听的习惯。根据埃利斯的“黄金规则”,假如父亲、母亲想要有个听话的孩子,先要掌握“听”孩子说“话”。要培养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并不困难,只须告诉自己“少开尊口”就能了。

当孩子在表述一件事时,爸爸妈妈要尽可能不要打岔,仅需时时点头、微笑,或以简单的言语给以积极回话,鼓励孩子说下去。当孩子发现爸爸妈妈感兴趣聆听他的“故事”,他必然会更感兴趣说给你听。


倾听中,爸爸妈妈就能了解他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的情形,他在班上暗恋的对象是哪个,什么同学有欺负人的习惯,他最讨厌哪门功课……

第二,要有好的“听话”态度。用鼓励、说理代替否定、打岔、指责、埋怨和责骂。多听孩子的想法,也当令说理给他听,给他立即而适合的引导。

在交流交流中,要以尊重、平等为首要条件,以信赖的态度对待孩子,用信赖的目光与孩子对视,由于目光的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交流——非语言交流。

第三,创造与孩子进行顺畅交流的环境和条件。无论多忙,天天都要找出时间和孩子聊天。聊天的环境要温馨,言语要和缓。可以和孩子进行朋友式的谈心与游乐,也可以打闹、开玩笑,让家庭充满轻松、幽默和情趣。还可以通过培养一同的兴趣、喜好来达到交流与交流的目的,如与孩子下棋,一块听音乐、看球赛、游泳等。


除此之外,从倾听和聊天中,父母不只要关注孩子表述出来的东西,更要关注、掌握辨析孩子表述背后的东西,通过孩子的言谈举止判断孩子某些行为背后是什么原因。

从倾听中,让孩子领会到爸爸妈妈的关爱和家庭的温馨。从交流中,让孩子对爸爸妈妈愈加亲近与尊敬,让家庭充满温馨与幸福的感觉。打造好的交流途径,这不只有益于孩子把我们的想法告诉爸爸妈妈,更有益于爸爸妈妈对他们进行目的明确的指导。

 
标签: 家庭教育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